入局Robotaxi,哈啰有了新标签

入局Robotaxi,哈啰有了新标签

作者┃李楠

当全网都在热议特斯拉Robotaxi奥斯汀首秀“翻车”,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高管们隔空博弈之时,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发起的“造父科技”正式注册,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这标志着哈啰正式进军Robotaxi。

而后几天,在哈啰总部19层的会议室中,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在接受速途网等多家媒体采访时提出“哈啰会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AI出行公司”。

在出行领域,直接喊出“AI出行公司”的企业很少见,这是源于“出行”两个字所涵盖的细分赛道太多。小鹏汽车在去年宣布未来10年要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李想也在去年年底的访谈中介绍,理想汽车的愿景已升级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都没有选择“AI出行”这个标签。

相比于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本就专注于智能汽车,“AI出行公司”的概念似乎并不能让外界一下子与哈啰这家公司联系起来,那么入局Robotaxi,真能让哈啰跃升为“AI出行公司”吗?哈啰转型升级的底气又是什么?速途网试图通过本文回答这些问题。

“性感”的Robotaxi,哈啰要在三年内商业化

据高盛发布的研报显示,预计中国Robotaxi市场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十年间增长757倍。而在商业化方面,研报称Robotaxi企业将在不同城市级别逐步实现盈利,2026年在一线城市、2031年在二线城市、2034年在其他城市实现单辆车毛利转正。

行业来看,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示范区域内混合派单,连续安全运营超过1800天;今年2月,搭载吉利“千里浩瀚”解决方案的曹操出行Robotaxi车辆在苏州、杭州启动试点运营;享道出行与Momenta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双方将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前装量产的Robotaxi车队,并率先于上海启动运营。

从时间维度来看,哈啰入局Robotaxi并不早,但在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看来,现在有一些模型甚至是都已经开源,作为后发者,哈啰并不是说0来开始训练数据,更多地会针对后面没有解决的那一部分问题有针对性获取数据和训练。

入局Robotaxi,哈啰有了新标签

一个“性感”的赛道,总是异常拥挤,而后来者想要突围,势必需要契合的“搭子”一起向前。速途网注意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此次与哈啰共同入局Robotaxi,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那么,这对在2019年便携手推出“小哈换电”的“铁三角”又会如何谋划Robotaxi呢?据Yolanda介绍,蚂蚁集团在AI基础建设,AI算力,算法的研究,会给哈啰很大的助力;宁德时代则在滑板底盘以及电池动力技术为哈啰提供集成和支持。

事实上,要想成为全球领先的AI出行公司,除了拥有势能很强的合作方,自身的技术储备同样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我们从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以及运营平台公司构成的Robotaxi黄金三角来看,哈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显然更偏向运营平台公司。对此,Yolanda直言,哈啰其实积累了很多自动驾驶的相关的技术。“我们有AI的运维调度,高精度的定位,还有地理围栏,电池能源的管理,以及用户行为预测以及安全等级相关的技术核心壁垒,这为我们进军Robotaxi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哈啰会进行一个差异化的竞争”,Yolanda告诉速途网,哈啰首先会打造一个多层次可接入的运营平台,适配不同车企,以及Robotaxi的技术合作伙伴。“我们可以通过像运力接入的方式,能够合并到我们的运营平台里面给到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用车的体验。”而对于Robotaxi不可回避的商业化时间表,哈啰则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尝试。

哈啰希望能够降低一个城市开展Robotaxi的门槛。目前,哈啰已经积极和各地政府展开深度的沟通和合作,有些城市针对Robotaxi非常友好。而在未来,哈啰Robotaxi还会积极开展国际化业务,把我们中国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带向国外。

在速途网看来,在Robotaxi越来越被公众接受的当下,尽管哈啰是个“后来者”,但凭借对于Robotaxi落地路线清晰的思考,以及自身多年技术的储备,可以认为哈啰已经具有AI出行公司的雏形。

全球领先的AI出行公司,为什么是哈啰?

确定了“全球领先的AI出行公司”这一目标,哈啰必须快速成长才能站在AI的潮头之上。而为了更好地理解“AI出行”,在采访中速途网也向Yolanda发问:AI出行公司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交易模型、智驾、语音交互以及后端运维等”,Yolanda介绍到,AI更多的是一个手段、工具,哈啰打造Robotaxi平台是技术驱动,同时数据也能够更好地匹配交易,更好地服务用户。

那么,作为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的Yolanda,她又是如何与哈啰结缘的呢?Yolanda在采访中称,当进入到哈啰之后,她发现一家公司能从一块钱的生意里面赚到钱,背后肯定不是人海,也不是通过发券的形式来获利,反而通过的是技术。

其实两轮车更像是低阶段的智能体,更多是靠体系平台技术在做运营和运维,哈啰在这一端是有一定的优势,这是很吸引我的一个地方”,Yolanda还表示,技术上也很有挑战,如何更好通过体系化的约束能够实现Robotaxi可量产产品的安全可靠。

我很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做自动驾驶做了十几年,在这个大的浪潮里能够深度参与,能够参与到产业化的落地,我是非常兴奋的”。

此时,笔者想起迈克尔·乔丹的一句名言: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如今,Yolanda正是团队中能够让带领团队变好的那个人。

入局Robotaxi,哈啰有了新标签

拥有10年以上智能驾驶领域工作经验的Yolanda曾在美国特斯拉无人驾驶核心研发团队任职,从零开始参与构建Tesla Autopilot系统,也带领团队成功交付覆盖10余款不同车型的L4 one for all系列产品。今年,Yolanda加入哈啰出任Robotaxi业务的首席科学家,正是希望能够为中国的自动驾驶以及走向海外出一份力。

哈啰正在向AI出行公司加速前进,这是速途网在本次采访中最直接的感受。据速途网了解,目前哈啰Robotaxi团队规模已达上百人,其中70%是技术人员,一半以上都是博士,囊括了海内外的顶尖的院校。Yolanda也在采访中发出“英雄帖”,她希望有更多好的人才能够加入哈啰,共同创造和探索Robotaix新的领域和新的技术栈落地。

事实上,哈啰集团CEO杨磊现在也是造父科技的CEO,对于战略发展、技术选型、战略运营节点,甚至是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深度参与。“大牛”对于Robotaxi的专注,一方面将对这组“精英部队”时刻鞭策,另一方面也将驱使哈啰更快地向“AI出行公司”跃迁。

写在最后

约翰·肯尼迪曾说,改变是生命的法则,那些只看过去或现在的人,注定会错过未来。

从2021年递交赴美IPO招股书时“国内领先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到如今“全球领先的AI出行公司”,速途网看到的是在AI的浪潮中一个更有想象力的哈啰,尽管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上一篇 2025年 6月 12日 10:47 下午
下一篇 2022年 9月 26日 10:03 上午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